鄭州今年共排查校外培訓機構5307個 下發停辦通知書2612份
教育部網站10月25日公布“雙減”工作試點地區典型案例,其中河南省鄭州市案例提到,鄭州各區、縣(市)成立工作專班,聚焦12項重點內容,針對資質、場地、師資、培訓內容、收費、公示等關鍵環節,開展集中整治。今年以來,共排查校外培訓機構5307個,下發停辦通知書2612份。
據介紹,“雙減”意見下發后,鄭州市第一時間部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,立即停止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,全面排查校外培訓機構情況、嚴格分類。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治理行動,對校外培訓機構廣告進行全面整治。同時注重運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,規范“黑白名單”制度。
此外,聯合教育、金融、公安、銀行等部門,加強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,建立學費專戶、嚴控賬戶最低余額和大額資金流動。對各區縣(市)規模前十的培訓機構逐一約談,堅決杜絕“退費難”“關門跑路”發生。
10月11日起,在“兩禁止、兩消減”(禁止招新生、禁止再收費;消減存量課程、消減社會矛盾)前提下,鄭州市組織校外培訓機構有序復課。已復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,12月31日學費無法清零的,10月25日前必須退還相關費用。
課后服務方面,鄭州市將課后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,拓展提升“午餐+延時”的“官方帶娃”模式。目前,全市課后服務實現公辦學校全覆蓋、城鄉全覆蓋、有需求學生全覆蓋,自愿參與學生占比84.6%,志愿參加教師占比94%;各區縣(市)財政共撥付課后服務經費4.8億元。
作業方面,推出“鄭州市作業建設18條”,嚴格作業公示制度、嚴控作業總量和時長、強化教師作業指導職責。支持中小學積極探索布置跨學科綜合性作業,應用“基礎作業+彈性(分層)作業”的模式。全市建立校內公示制度的學校達100%。
義務教育資源保障方面,實施“新優質初中”項目,成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111個,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。同時,“學在鄭州”網絡課堂學生學習平臺持續升級,保障全市優質教學資源共享。
最后更新時間:2021-10-29 14:46:50
免責聲明
以上內容來自網絡,本站轉載本文的目的在于宣傳和傳遞更多信息,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涉及到相關政策請以原文內容為準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
來源鏈接:https://edu.sina.com.cn/zxx/2021-10-28/doc-iktzqtyu3993150.shtml